女孩儿小韩,2个月前独自到国外留学,初到国外后就抱怨不适应气候、语言、教学环境等,逐渐出现心情烦躁,控制不住发脾气,情绪低落,对生活感到无望无助,经常哭泣,不愿上学,整日呆在宿舍,夜间睡眠表浅且易惊醒,有时感胸闷、心慌不适。患者父母将小韩接回国内,到我院就诊,经过系统治疗后,症状减轻,情绪、心慌、胸闷基本缓解,能正常与人交流及学习,诉愿意继续到国外完成学业。
你知道小韩出现了什么问题吗?小韩被诊断为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典型的生活事件包括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有关。
适应障碍的发病常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可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无故躯体不适等;成人多见情绪变化,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或情绪不高、丧失兴趣,或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等;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可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离家出走等。
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2.个体的易感个性、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表现为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4.存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5.社会功能受损;6.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发生后的1个月内,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适应障碍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适应障碍治疗的根本目的要放在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治疗重点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无论采用哪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中都要抓住三个环节:消除或减少应激源,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态度和认识;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或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只用在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目的是加速症状的缓解,为心理治疗提供合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