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王老先生自己说,我们根本看不出他有七十多岁,因为他乌黑头发中只夹杂着少许的白发,脸上没有皱纹,说话底气十足,走路刚劲有力,按常理推测也就是五十来岁的样子,他说他长期失眠,可他居然没有长期失眠患者特征性的黑眼圈,我们更看不出他说的有十多年心烦焦虑的现象,但听完其两个儿子的介绍,我们还是相信了他。
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王老先生早年家里穷,家里姊妹多,为了能给弟弟妹妹们省一口吃的,在他十六岁时就去当兵了,在部队里,他勤学苦练,勤奋好学,深得上级领导的赏识,几年后就提了干,转业后分到一家政府部门工作,由于他军人的严谨和认真,工作雷厉风行,深得上级的赏识,很快就被提到一个部门当领导,就这样顺风顺水地干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凭他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拥有更大的发展,但有一个条件限制了他:学历太低!尽管后来读了一个大专,但在干部追求知识化年轻化的政府部门,明显缺乏竞争力,虽然如此,他还是一心扑到工作上,除了工作没有自己。随着政府部门改革的深入,他被划到了“一刀切”的范围内,他和他的大多数同事一样,在不到退休的年龄里,被迫离开熟悉的工作,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虽然被一刀切了下来,但别的同事并没有闲着,有的利用自己原来的影响力,在企业里谋得一个职位,有的则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在老年社团里风生水起,唯有老王,前半生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居然没有一点点业余爱好,他不知道做些什么,从那时起失眠便光顾了他,开始时他靠他军人般的意志来战胜失眠,无奈总被失眠所战胜,万不得已,求教于医生,医生也只是简单地说两句就开些失眠的药打发了他,久而久之,他便时常处于一种心烦当中,由于他个性上争强好胜,而且特别爱面子,所以这些除了他的家人别人是看不出来的。
让他幸运的是,他的儿子给他添了孙子,于是他义不容辞地担任了照看孙子的工作,这一下子他有了事做,失眠心烦的事缓解了很多,照看完大孙子照看二孙子,日子也过得相对平稳些,可孙子一个个长大了,他又陷入了无事可做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孝顺,而且在他的严格教育之下,也都事业有成,所以从他退休以后,便一直被很好地照顾着,随着他年龄的增大,他儿子对他的照顾日益完善,去年在一次例行的体验中,发现老人有肠息肉,经检查证明是良性的,为了安全还是做了切除,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不料在老人这里却成了大事,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担心身体会出状况,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各种不适,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大的问题,但这却成了老人的心结,担心自己生了严重的病,担心给儿女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累赘,担心……从此再次开始严重的失眠,辗转郑州市及全国各大医院,结果老人都不满意,他认为医生和他交流的时间太短,像打发要饭的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走了,他认为医生不认真给他看病,所以更加心烦,晚上睡眠更加不好,内心更加痛苦,几乎达到了轻生的地步……后来经人介绍来到郑州市心理医院,常国胜院长热情地接待了他,在耐心听完他的叙述后,认为王老先生患的是退休综合症,需要住院治疗,而且他的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他很满意这样的治疗方案。
以李丽副院长为主导的郑州市心理医院心理治疗团队根据王老先生的情况,给他制定了非常棒的治疗方案:一是定期和他说话,聊天,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给他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当病区的卫生监督员,增加他的责任感;三是多参加工娱活动,学学画画,做操,拓宽他的业余爱好等;四是建议他的两个儿子逐步减少对老人的照顾;五是多去麻烦老人,比如遇到困难让老人帮助想想办法,遇到事情听听老人的建议等。
经过一个月来的治疗,王老先生及家人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并不断地介绍他以前的同事前来郑州心理医院做心理治疗,逢人就说郑州市心理医院好,是心理医院治好了他几十年的顽疾,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作为主管心理治疗的李丽副院长,对他的治疗效果也很满意,她认为,老人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因为缺少照顾,而王老先生正好相反,他是被照顾得太好了,这种照顾让老人没有了价值感,中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良好的,是因为他有事做,他要照看孙子,孙子长大后又没有事了,可老人身体还很好,他需要机会来释放多余的心理能量,加上他没有爱好,这种能量投注到了身体上,就有了各种不适,就有了各种担心,就有了失眠,我们的心理治疗对他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的方案,拓宽他的视野,增加他的责任感和价值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