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是一个私企老板,今年六十岁,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因为长期投身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五年前在一家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可术后当天就出现心慌、胸闷、口干、浑身发抖,觉得马上就活不成了,立即转入心内科处理,没想到仅仅喝了一杯温水后就症状缓解,行相关检查后没见异常,出院之后为此惊慌恐惧紧张不安,上述症状一再出现,有时一天发作几次,有时半个月发作一次,每次症状持续十几分钟便自行缓解,缓解期也会担心再次发作而紧张担心,自称一年也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发作间歇尚能正常生活,以后逐渐出现整日担心自己再次发作,反复到各大医院求治,疗效差。一年前因为冠心病在某三甲医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之后一年症状未再出现,半月前在心内科住院复查心脏情况,出院前一天,症状再发,急诊行心脏造影术未见异常,一天前症状再次出现,从此又陷入担心、恐惧当中,害怕疾病再次发作,经人介绍来郑州心理医院诊治。
郑州心理医院常国胜院长热情地接待了他,经过行相关身体检查排除了躯体疾病,又经过详细的精神检查和量表评定后,常院长认为刘先生可能是惊恐障碍,建议住院观察治疗,刘先生不认为自己是心理疾病,但这个病折腾得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从安排。在住院期间,经过规范而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刘先生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也不再担心和恐慌,后来顺利出院继续经营他们企业。
惊恐障碍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常国胜院长说,惊恐障碍也称惊恐发作,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胸闷、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等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起病快,终止也快,其表现将持续数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急性症状,在临床上常常往返于急诊科和心内科,不少病人被当成心脏病处理。具体到刘先生身上,他则是一位典型的心脏心理病患者,临床上称为双心疾病,他原来有冠心病,原来的诊断和处理也正确,但却忽略了心理方面的治疗和调节。
关于“双心疾病”,常院长指出,“双心疾病”涵盖了以下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以心血管躯体症状就诊,经检查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患者心理负担很重;二是患者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共病;三是由心血管疾病继发的精神心理障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双心医学”应运而生,这是一门由心脏病学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学科,是心身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之间的相关性,即研究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控制这些心理问题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也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
“双心医学”是当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提示在预防诊治疾病时不应只考虑患者的躯体状况,重视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