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2023-05-26 17:52 郑州市心理医院 李尹诗

精神障碍患者要想得到完全康复需要早识别、早治疗、足疗程、规范治疗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往往复发率极高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容易复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图片1.png

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的2个月中,由最初的不配合治疗到主动配合治疗,遵医嘱规范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明显改善,达到了出院标准,由家人接回到家中。就在小居家服药治疗一个月后,家属发现日渐好转的病情有了波动,晚上有时彻夜不眠、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自笑,非常着急经过医护人员和家属对小仔细的观察、沟通了解后得知,原来在吃完药之后,引起食欲亢奋,在接受治疗3个月时间的体重增长了15斤,由于无法接受体态日渐丰腴的自己,每次家属照顾吃药过程中,自己会把药偷偷的藏在舌头下面,然后去卫生间后把药吐掉因断掉药物治疗引起病情复发。医护人员与小进行了耐心疏导,指导她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并重新调整了副作用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涵体重有所下降,病情也稳定了。

图片2.png

小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由于自身性格较为敏感、又长期加班、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从精神专科医院出院休养半年症状缓解后,重新踏入工作岗位上。出院后需要维持服药,单位的同事看到他依然在服药时,总是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敏感的他觉得服用精神病类药物是一种耻辱,不由得产生了病耻感。每当服药时总是心里提醒自己“我是一名病人”,只要不服药就不是病人,就代表着病已经好了,于是他停止服药一段时间后,小朱的症状开始复发,并且病情恶化,不得不重新住院接受治疗。

药物治疗是改善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的重要措施,然而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随意停药、擅自增减药量等不依从医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觉得自己没有精神疾病,不需要吃药;有些患者觉得吃了药以后太难受了,而不愿意吃药;有些患者是吃药一段时间以后病情好转,觉得自己的病好了,停止服药等等。

图片3.png

为了使患者能提高治疗依从性,需要充分做好医患沟通,建立治疗联盟,如果患者感觉到被逼迫着做某件事,这件事就很难做好,服药行为也不例外居家治疗的患者,要对家属进行服药知识方面的指导,督促与协助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有些患者家属急于求成,擅自给患者加大药量或同时服用其他精神病药物,这就可能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使病情恶化。

如果患者症状好转,停药也需要考虑安全性,一般是根据具体情况,基于药效病症,医生会制定一份周全、缓和的减量策略,直至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突然的停药不仅可能让疾病卷土重来,还可能加重症状或出现撤药反应。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果骤然停用,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症状再次出现,且病情更重),甚至发生意外,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图片4.png

精神障碍患者药物治疗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首次发病服药维持时间一般为1-2年,多次复发者需要维持服药至少5年,病情严重者维持时间会更长。能够谨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治疗、定期复诊复查的患者,一般会有较好的病情缓解周期,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一直致力于患者的延伸医疗护理服务,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在家中社区实现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管理,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